五霸之首—齐桓公生平简介
【名人简历】
齐桓公(?-前643年),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名小白。是齐僖公最小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姜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但其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历史功过】
他做为春秋五霸之首,曾是宫廷斗争的幸运儿,最后却难逃宫廷斗争的苦海。他受命于危难之际,重任在肩,扶齐国大厦于将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齐桓公一生显赫,是—位有治国才干和雄图大略的统治者,他在自己的国内实施了一些整顿和改革,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在春秋列国中成为第一个霸主。虽然争霸战争对社会经济有很大破坏,劳动人民对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对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融合,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名言名文】
在《管子》一书中,齐桓公有句名言是:“仲父命寡人东,寡人东;令寡人西,寡人西。仲父之命于寡人,寡人敢不从乎?” 意思是,“仲父叫我向东,我就向东;您叫我向西,我就向西。您对我的教导,我怎敢不听从呢?”可见其对管仲之言听计从。
【成语典故】
老马识途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释义: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赏析: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国(今河北东部),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赶到燕国时,山戎的军队已经掠夺了许多财物,逃到它东面的孤竹国去了。齐桓公本想就此收兵回国,但管仲建议跟踪追击,攻灭孤竹国以保证北方的安全。齐桓公接受了他的建议,下令向东紧追。不料追到那里,山戎国和孤竹国的大王都吓得逃跑了。齐桓公率领大军继续追击,最后终于取得胜利。
到凯旋而归时,大军在一个山谷里迷了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于是,管仲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走出山谷。”齐桓公同意一试。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他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风马牛不相及
出处:《左传·僖公四年》。
释义:常用来比喻毫不相干的事情。
赏析:春秋初期,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声威大震,中原的诸侯没有不屈从他的。但南方楚国的国力也在不断增强,楚王不但不服齐桓公,还要与他抗衡。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等八国军队攻打蔡国,蔡侯只好连夜逃往楚国,请求楚国出兵援助。齐桓公看到蔡侯逃往楚国,于是率领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向楚国进发。楚成王接到密报,一面调集兵将准备同齐国作战,一面派屈完到齐国军营进行谈判。屈完是一位能言善辩的大臣,他对楚国非常忠诚。为了楚国的安危,他只身前往齐国的军营去见齐国的管仲,责问他:“你们齐国住在北方,我们楚国住在南方,齐楚两国相隔这么遥远,即使马牛走失不会跑到对方的国境内。尤其没有料想到你们的兵马,竟然践踏我们的国土。”屈完铿锵有力的言辞,把管仲问得理屈辞穷,无言以对。齐桓公见楚国没有屈服的意思,于是就把大军开进楚国的领地内,楚成王又派屈完前去谈判,齐桓公得知楚国早已有所准备,如果用武力讨伐楚国,势必会落个两败俱伤,只好同楚国讲和,双方言归于好,各自撤军。
愚公谷
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
释义:以“愚公谷’指隐居或与世无争的地方。
赏析:相传春秋时齐桓公外出打猎,走到一陌生的山谷之中,遇一老翁,便问:“这是什么山谷?”老翁回答说:“是愚公谷。”桓公又问:“何故用此名?”老翁说:“是因为我的缘故。”桓公不解。老翁平静地解释说:“我曾养过一头母牛,生了一头小牛,长太后卖掉,买了一匹小马。有个少年对我说:‘牛不能生马。’就硬把马牵走了。邻居知道后都笑我愚蠢,就把这里叫做愚公谷。”其实,这老人是一位隐士。唐王维《过崔驸马山池》诗:“闻道高阳会,愚公谷正愚。”亦作“愚谷”。
尊王攘夷
释义:尊:尊崇。攘,排斥、抵御。这则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后来成为面对外族入侵时,结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同义词。
赏析: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
“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攘夷”,即对游牧于长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侵扰进行抵御。齐桓公实行的“尊王攘夷”政策,使其霸业更加合法合理,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存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轮扁斫轮
出处:《庄子·天道》。
释义:以“轮扁斫轮”作为技艺高超的典故。
赏析:轮扁是春秋时齐国有名的造车高手。一日,齐桓公在殿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车轮。齐桓公读书读到妙处,不禁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很是得意。轮扁很好奇,就放下手中的活计,凑向前去,问桓公读的什么书。桓公说读的是圣人之书,他却说这些书是古人的糟粕。桓公叫他说个究竟。轮扁说:“我行年七十,长期制造车轮,得心应手,但是口不能传授其中的奥秘,所以你读的书必定是古人的糟粕。”宋黄庭坚《戏题小雀捕飞虫画扇》诗: “丹青妙处不可传,轮扁斫轮如此用。”
邹缨齐紫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释义:以“邹缨齐紫”比喻上行下效。
赏析:齐桓公喜欢穿紫衣服,紫衣服就在全国流行开了。紫衣服价格越来越高,齐桓公担心这样下去,必然引起奢侈风气,但又不知道如何是好。正在为难时,管仲对齐桓公说:“您想阻止国人穿紫衣服,应该从自身做起,每天上朝不穿紫衣服;大臣有穿紫衣服进见的,你就说‘离我远点儿,我讨厌紫衣服的气味’就行了。”结果齐桓公按照管仲的话去做以后,当天官员们就不穿紫衣服了。第二天齐都临淄就没有穿紫衣服的了。第三天全国穿紫衣服的现象就杜绝了。邹君喜欢系长帽带,左右都跟着系长帽带,帽带价格长得离了谱儿,邹君感到问题很严重。有一天上朝,他当着满朝大臣拽断长帽带,国人从此再也不系长帽带了。《南史·儒林传论》:“语云:‘上好之,下必有甚焉者。’是以邹缨齐紫,且以移俗。”
【人物传说】
马踏湖的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马踏湖区为各国南北战略要地。齐桓公经过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各路诸侯大部分被征服,齐国势力日趋强大。齐桓公为了达到列国公推他为领袖之目的,曾在该地(又名会城)重兵列阵大会各路诸候,而各诸候唯恐落入齐桓公圈套被擒,遂率大军纷拥而至,于是众马践踏,平地成湖,故名“马踏湖”。千百年来,马踏湖旖旎的风光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名士,他们无不对这自然奇观、圣地佳景赞叹不己。
齐桓公与钓鱼老翁
话说这一天,齐桓公乔装改扮成买卖人,到乡下巡察民情。天近中午,来到了一条河畔。他见一人正在垂钓,就走了过去。钓鱼的是一个白胡子老翁,戴着顶苇笠,身上穿得干干净净。齐桓公问:“老人家,垂钓呢!收获怎么样?”
老翁回头看看他,说:“是从远方来的客官吧?”齐桓公点点头。
老翁说:“客官若不嫌弃,老汉送条鱼给你尝尝鲜。”说着,放下鱼竿,提起水中的鱼篓,抓出一条三四斤重的鮕鱼,扯条柳枝穿好鱼,递给齐桓公,说:“这鮕鱼是这条河里的特产哩!”
齐桓公接过鱼,顺手摸出一块金子递给老翁,老翁摆摆手说:“送你的。”
齐桓公说:“老人家靠捕鱼为生,我怎能白吃白拿!”
老翁笑笑说:“客官说差了,我老汉儿孙满堂,不愁吃穿,钓鱼不过是散散心罢了。”
齐桓公听他说生活得很幸福,心里挺高兴,便问:“老人家高寿哇?”老翁伸出右手的大拇指二拇指说:“八十有三了。”“哎哟,如此高龄,还这么壮实,难得,难得!”
齐桓公的一个随从看天中午了,想催他去吃饭,无意间说漏了嘴,叫了声“主公”,齐桓公呢,也无意间应了一声。可那钓鱼老翁听了,并没露出半点惊慌,从从容容地站了起来,向齐桓公施了一礼说:“不知国君驾到,多有冒犯,请恕罪。”
齐桓公叫随从倒了一杯酒赐给老翁,等老翁喝完酒,他说:“老人家,祝愿寡人几句吧。”
老翁想了想,问:“主公要我嘴上的祝愿呢?还是心里的祝愿?”
齐桓公心想:这人不凡,嘴里说:“当然是心里的!”
“那好,”老翁双拳合抱说:“我祝愿主公不要得罪群臣百姓。”
“嗯!”齐桓公一铁虎脸,背过身去。他生气了。
一名随从对老翁说:“普天之下,国君最大,群臣百姓谁不怕得罪他?你说话大小尊卑颠倒,是想找死吗?!”
老翁悠悠地捋着胡子说:“在老汉眼里,群臣百姓大于国君。—大臣、百姓若得罪了国君,还能求国君喜欢的人为他说情,国君如果得罪了大臣、百姓就不同了,当初桀得罪了汤和百姓、纣得罪了文王和百姓,结果都丢了江山。你说,国君和群臣百姓,谁怕谁?”
随从无言答对,又怕齐桓公怪罪下来,就呛啷啷拔出刀来,一把揪住老翁的衣领大声吼道:“大胆村夫,一派胡言!”
齐桓公这时忽然转过身来,喝令随从放手,对老翁施礼说:“老人家讲的极对,寡人一定牢记在心,请随寡人入宫,帮我治理国家吧。”
老翁说:“老汉是个庄户人,哪里懂得国家大事!”说完拿了鱼竿、鱼篓扬长而去。
【生平大事】
时逢内乱,惊险即位
自太公姜尚之后,十二传至齐庄公。其间,齐纪交恶,哀公被烹;胡献构怨,内壁操戈。内乱迭起,外患杂错、民不聊生,国无宁日,庄僖继立,方现转机。庄公在位64年,僖公当政33载,父子连续治齐近百年之久。政局相对稳定,元气渐复,国力日增。征伐异国,主盟诸侯,史称庄僖小霸。然而昙花一现,好景不长。襄公嗣位,前功尽弃。
齐襄公时,国政混乱。管仲预感齐国将发生大乱,小白的师傅鲍叔牙在好友管仲的提示下,就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一时间齐国无君,一片混乱。通过眼线得知此情况的公子纠和小白,俱连夜回赶。鲁国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当时桓公被射中带钩,装死迷惑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又有齐国贵族国、高两氏支持,成为国君。桓公发兵迎击鲁国,在干时(今桓台)大战,鲁军败走。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人害怕,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假装要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
拜管为相,实行改革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例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存亡续绝。这一时期,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长、尽忠职守的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杰”。
早在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欲拜管仲为相时,管仲便提出:“建成大厦,决不能单凭一根木材;汇成大海也决不能仅靠几条涓涓细流。君欲成就大业必须任用五杰——举动讲规范、进退合礼节、言辞刚柔相济,我不如隰朋,请任命他为大司行,负责外交;开荒建城、垦地蓄粮、增加人口,我不如宁戚,请任命为大司田,掌管农业生产;在广阔的原野上使战车不乱、兵士不退,擂鼓指挥着将士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任命他为大司马,统帅三军;能够断案合理公道,不杀无辜者,不诬无罪者,我不如宾胥无,请任命他为大司理,负责司法刑律;敢于犯颜直谏,不避死亡、不图富贵,我不如东郭牙,请任命他为大谏之臣主管监察谏议。想要富国强兵有这五位就足够了,想要成就霸王之业,还要有我管仲在这里。”桓公听从管仲建议,令五人各掌其事,并拜管仲为相,组成了强有力的领导集团。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领导集团决策英明,深得人民拥护。
葵丘会盟,称霸诸侯
齐桓公改革之后,齐国国力大为增强,齐桓公开始走上称霸的道路。
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夏,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对齐桓公十分感激,派人给他送了祭肉、珍贵的弓箭和车子。齐桓公利用这个机会,于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今河南兰考、民权境内)会合诸侯,招待周王的使者。
史书记载说,春秋五霸,以齐桓公最盛;齐桓公九合诸侯,以葵丘之会最盛。在葵丘之会上,齐桓公代表诸侯各国宣读了共同遵守的盟约。其主要内容是,不准把水火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这些内容,有些是各国在经济上互相协作的要求,有的是维护宗法统治秩序的需要。条约规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通过葵丘的盛会,齐桓公终于达到了联合诸侯,称霸中原的目的。
宠信阉竖,昏庸晚年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重,齐桓公前去探病。桓公问道:“仲父百年之后谁可代替您做丞相?”管仲说:“没有比君上更了解臣下的了。”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说:“易牙杀了自己的亲儿子把肉蒸熟了给您吃,这样的人是不近人情的不可以继任丞相。桓公说:“开方如何?”管仲说:“开方本为卫国太子,他舍弃太子之位,背离自己的亲人臣服于大王您,这样的人是不近人情的。”桓公又说:“竖刁如何?”管仲说:“竖刁把自己阉割了来伺候大王,这样的人也是不近人情的不可用之为相。”管仲死后,齐桓公很快便把管仲的嘱托忘到脑后了,开始重用这三个人,三个人恃宠成骄,渐渐开始独断专行。
齐桓公的三个夫人都没有子嗣。除三位夫人之外桓公还有六位如夫人。因为这六人都得到桓公宠爱礼数与夫人没有区别所以称为如夫人。六位如夫人各育有一子,长卫姬生公子无诡,少卫姬生公子元,郑姬生公子昭,葛赢生公子潘,密姬生公子商人,宋华子生公子雍。齐桓公爱惜公子昭贤德管仲生前桓公曾与之商议立公子昭为太子,后来,桓公在蔡邱会上嘱咐宋襄公说,已经立公子昭为太子。桓公的宠臣易牙和竖刁也得到长卫姬的宠爱,易竖两人经常向桓公进言替公子无诡说好话。桓公架不住两人的甜言蜜语许诺立公子无诡为太子。这使得其他五位公子各树党羽,互相猜忌。
公元前647年桓公病重,易牙竖刁派兵把守宫门,只留公子无诡在长卫姬宫中,其他公子前来问安都被阻于宫外。三天后,齐桓公还没有死,易牙竖刁将王宫中的侍卫宫娥赶出宫外,关闭宫门。又在齐桓公寝室筑起三丈高的墙,致使内外断绝风缝不通。只留了一个狗洞大小的洞穴用以打探桓公生死。齐桓公寝室之内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可悲呀!一代霸主竟被活活饿死。桓公死后尸体在床上六十七天,尸体腐坏,寝室之内臭气熏天。尸虫顺着门缝爬出宫外。
易牙竖刁控制了齐桓公之后,借助长卫夫人的力量诛杀群臣,拥立无诡为国君。太子昭无奈只得投奔宋襄公。无诡即位后,下令将齐桓公的尸体成殓起来,但并未正式下葬。
后来,在宋襄公的帮助下,公子昭夺回王位。他就是齐孝公。孝公元年八月齐桓公才正式下葬。
【秘闻轶事】
齐桓公与“座右铭”的由来
座右铭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铭文,而是一种称为“欹器”的酒具,并且和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有关。
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往一边斜,装了大半的时候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这种欹器给人以不能自满,自满就要栽跟头的启迪。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生前非常喜欢这种欹器,座位右边总是放着一个欹器,用以告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齐桓公死后,国人为他建造庙堂时也没忘记将此器皿放入庙堂之中作祭祀之用。
有一次,孔子率弟子朝拜齐桓公庙堂,见到这种器皿,不知是何物,便问庙中看管香火的人,方知是欹器。孔子知道欹器的来历后,便给弟子讲述当年齐桓公置欹器于座右告戒自己的故事,并教育弟子,读书学习也是这样,骄傲自满必然会招来损失。孔子回去之后,也请人做了一个,放在座位右边警戒自己。南北朝时,著名科学家祖冲之也曾为齐武帝的儿子萧子良做过一个欹器,非常成功。
可能是后来这种欹器失传了,也可能是后人感到用文字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改用铭文代替欹器放在座右了。这便成了名符其实的警戒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了。
奇特纳贤术
齐桓公为了表现自己广集贤士的决心,在宫廷前燃起明亮的火炬,准备日夜接待各地前来晋见的人才。虽然他求贤若渴,但是不知什么原因,火炬整整烧了一年,却没有一个人来上门求见。一时间齐桓公一筹莫展。
有一天,京城东郊突然来了一个乡下人要求晋见齐桓公,声称自己有九九算术口诀的才能。齐桓公听说后觉得很可笑,派传令官告诉他:“九九算术乃是末流小技,也配拿来见君主吗?你还是赶紧回去吧!”
乡下人却出人意料地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我远道而来,是专门来为国王解决难题的。我听说宫前火炬燃了一年也没有人上门,这是因为国王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各地人才都自以为比不上他,怕在国王面前献丑被人讥笑,所以就不敢登门了。我的九九算术的确是微不足道的小技术,但国王如果能以礼待我,还怕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能人不来吗?泰山所以高耸,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江海所以深广,是因为它积聚了每一条小溪流。《诗经》中说过,古代的英明君王有事都去请教砍柴打草的农夫,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国王是一代明君,必定能礼贤下士。”
齐桓公听后心悦诚服,于是立即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了这个乡下人。果然不出一个月,四方人才都听说齐桓公重用一个乡下人,也纷纷前来了。齐桓公因此也招揽到了大批的有用之才。
烹子献糜
一次桓公对易牙说:“山珍海味我都吃腻了,只是没吃过人肉,你如此会做菜,可知道怎么烹制人肉吗?味道又是如何?”桓公此言本是无心的戏言,而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一心想着怎样能作顿人肉宴给桓公吃,好博得桓公的欢心。后来他看见自己的儿子,就把儿子杀了给桓公作人宴,桓公在一次午膳上,吃到一盘鲜嫩无比,从未吃过的肉菜,便询问易牙,“此系何肉?”易牙哭着说,“乃臣子之肉,献于大王尝鲜”。当桓公得知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内心很是不舒服,却被易牙杀子为自己食的行为所感动,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从此桓公宠信易牙。
烹子献糜
齐桓公对管仲说:“我和您谋划攻打莒国,计划还没有公开,都城所有的人都知道了,这是为什么啊?”管仲说:“我国国都里一定有圣人。”齐桓公说:“呀,前几天服役的人里,有个拿着跖枪向上看的人,大概就是他吧?”不久,服役的东郭牙就到了。管仲说:“说要攻打莒国的就是你吧?”东郭牙回答说:“是的。”管仲说:“我没有说要攻打莒国,你为什么那么讲?”东郭牙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善于谋划,小人善于会意。前几天,臣下望见您在高台上,满面怒色,动作有力,这是要发动战争的表现。您张开口却没有声音,说的就是‘莒’字。您举手臂所指的方向,也是莒国的方向。臣私下来想,诸侯之中不服我们齐国的也就只有莒国了。所以臣就这样说了。”
内外得人
桓公召集诸侯,卫国最后才到。桓公与管仲谋划攻打卫国。退朝之后回到后宫,卫姬望见桓公,走下堂拜了两拜,替卫国请罪。桓公说:“我和卫国并没有什么变故,你为什么求情?”卫姬回答说:“臣妾望见您进来的时候,趾高气扬,表现出要讨伐其他国家的意愿。见到臣妾,神色变化,这是要讨伐卫国了。”第二天,桓公上朝,拱手请管仲进来。管仲说:“大王放弃攻打卫国了吗?”桓公说:“仲父您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管仲说:“大王您拱手时态度恭敬,说话语气和缓,见到我有些惭愧,因此我知道。”桓公说:“好,仲父管理朝外之事,夫人管理宫内之事,我知道我始终不会被诸侯取笑了。”
治国最怕社鼠
一天,齐桓公问国相管仲说:“治理国家最怕什么?”
管仲说:“最怕的就是社鼠。”
齐桓公问:“什么叫社鼠啊?”
管仲说:“古人祭祀土地神,立一根大木头,外面涂上泥,作为土地神的象征,那就叫社木。藏身在那根大木头里的老鼠,就叫社鼠。”
齐桓公又问:“那治国为什么怕社鼠?”
管仲说:“那老鼠如果在社木里做窝,那可就麻烦大了。用火去熏吧,害怕把社木烧了;用水去灌吧,又怕把外边涂的那层泥给冲掉了。所以藏身于社木里的老鼠可安稳呐!
齐桓公放权
齐桓公就是因为充分信任管仲,使管仲的才能得到极大的发挥,齐国才很快成了春秋五霸之首。
有一次,晋国派使者见齐桓公,负责接待的官员向齐桓公请示接待的规格。
齐桓公说:“去问管仲。”
接着,又来一位官员向齐桓公请示政务,齐桓公说:“问管仲去。”
在一旁侍候的人看到这种情形,笑着对齐桓公说:“什么事都要去问管仲,看来,当个君主倒是很轻松的事啊!”
齐桓公说:“这你就不明白了,君主辛辛苦苦地网罗人才,目的就是希望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如果不明白这一点,什么事情都由君主一个人去做,那君主就没法当了,想想天下到底有多少事情!况且,如果这样,不是浪费了自己苦心招揽的人才了吗?”
下人也觉得齐桓公说的有道理,在一旁点头称是。
齐桓公接着说:“我花那么多的心血才找到管仲这样的人才,我既然把国家交给了他,就应该让他发挥最大的作用。况且在他的治理之下,齐国现在是国泰民安,我凭什么要随便插手呢?”
“纳才任贤”是古今领导者成就事业的根本。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单靠一己之力是难以取得成功的,重要的是要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充分依靠下属的力量。
【名人评说】
《春秋公羊传》说:“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齐桓公作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他一向是被高度评价的。当时在夷狄的逼迫之下,中原各国的确遭到了极大的威胁,而通过改革而强盛起来的齐桓公,此时充当起了中原各国的保护神,打出了“尊王壤夷”的旗号。作为霸主,齐桓公又是会盟诸侯,又是插手别国事务,又是安定王室,又是征伐夷狄,可谓风光一时。
孟子对齐桓公持批评态度,认为他不过是靠霸道,而不是王道。
《史记》:“桓公好内,多内宠,如夫人(小老婆)者六人”“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可见齐桓公生活糜烂,如此多的儿子也为以后的内乱埋下了隐患。
【历史遗迹】
柏寝台
柏寝台,位于河南漯河广饶县城东北25里大桓村西南隅。明嘉靖《山东通志》载:“齐桓公曾盟诸候于此,故称桓公台,也叫齐霸盟台,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据传当时台高3丈余,阔40余亩,台上庙宇栉比,柏树苍葱,颇为壮观,充分反映了齐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并四度成为古代东方文化中心的景况。由于年久失修,风雨侵蚀,台上陈迹已不复存在。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启示】
齐桓公:用人之长,不拘一格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人世上是没有的。古今中外成大事业者,能够在选用人才时,知道用人的长处,容忍人才的缺点。这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胸怀。
才往往都有个性,大才者又大都不拘小节,又难免会恃才傲物,因此,看人要看大的方面,用人要用其所长。这样才能成就大业。
齐桓公推行招贤纳士、锐意求治的建国方略,任用管仲为相,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宁戚听到这个消息,就远道来到齐国。他怀有不世之才,又有匡世之志,很想在桓公手下一展才能。但来到齐国,他才感到宫门重重,桓公出入车驾相从,卫兵近臣前呼后拥,守卫森严,不要说上前自荐,就是远远看上一眼也是难事。
他身上本来不多的盘缠已经花得差不多了。现在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在这里找点事做,等待机会,二是回老家去,安心种地养牛。他擅长养牛,人家都说他专心养牛,就能发大财。
他最终选择了前者。
一天,桓公外出,在东城的门外听见有人在唱歌。歌唱得并不怎么好,但里面似乎有什么东西深深打动了桓公。
“这是什么人啊?”他问从人。
从人向外望了望:“一个赶车的,不好好干活,在那儿偷懒。”
“你懂什么!”桓公叱道。
他下令停下马车,揭帘向外看去,只见一个清瘦的男子,粗布褐衣,正在击着牛角唱歌:“浩浩乎白水……”
他唱的是一首古诗:“浩浩白水,惰惰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诗用的是比兴,表达出为国效力的愿望。
“这是个贤人啊。”桓公感叹说,“怎么能给人干赶车这种粗活呢。寡人要把他请进宫去,和他谈谈。”
于是,一番长谈之后,桓公和管仲都主张重用宁戚。
一位老臣启奏:“大王,用人可是关乎国家兴衰的大事,应该慎重。”
桓公说:“是啊,用贤人,国家就强盛,用奸人,国家就衰败。这方面的例子,真的是很多。就说管仲吧,要不是当初鲍叔牙推荐了他,寡人就不会有今天。所以,我要把贤能的人都请来,为齐国出力。”
大臣说:“好是好,但是不是贤才,大王可要把握清楚。老臣倒是有个主意。”
“什么主意?”桓公倾身问道。
“这个人是从卫国来的,卫国离我们这里又不很远。我们派个人过去,了解一下,他要果然是个贤才,再用他也不晚。”“不妥不妥。”桓公连连摇头。
“现在我们认为他是贤才,就该大胆使用。派人去了解,要是认真,了解到了就会净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人谁没点小毛病?可知道了他的这些小毛病,就会让我们心里疑惑,不放心。为了小的过失而丢弃了大才,这可是太不上算了。你想想看,世上许多国君失去贤才,不都是这个原因嘛!”
齐桓公正襟危坐,命人颁下诏书:任命宁戚为齐国上卿。
宁戚为上卿,为齐国做了许多事情,和管仲一起辅佐齐王,成就了春秋霸业。
用人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几乎一样多。再说齐桓公,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重用了管仲等贤人,以“尊王攘夷”为名,扩充国力,收取人心,成就了一代大业。但在管仲死后,他不听管仲死前的劝告,用了几个小人为相,使得儿子争夺王位,自己的尸体在房里生蛆,竟然没人过问。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如此集中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对比是何等的鲜明!
识人需要眼力,用人需要胆略。很难说哪个更重要,也很难说哪个更难。
用人也该懂得这个道理。善用人的长处,是因人成事的第一要务。
-
股票撤单是股票交易中常用的操作手法,就是投资者对之前的交易委托后悔了,如果未成交的话,可以进行撤回操作,撤回可以是委托买入,也可以是委托卖出。股票交易那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申请撤单后,系统显示还在委托中?那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股票的撤单操作是有规则的,具体如下:一、不是所有的交易委托都可以撤单。[详细]
-
以下是帮助您在十分钟内看懂复利的要点:复利,简单来说,就是利息产生利息。首先,理解复利的基本概念。假设您有一笔本金,比如 1000 元,年利率为 5%。如果是单利,每年的利息都是固定的 1000×5% = 50 元。但在复利的情况下,第一年的利息是 50 元,本金和利息总和变为 1050 元;第二年[详细]
-
分期的房子不可以抵押贷款。分期付款购买的房子,其房产档案通常处于抵押状态,因此无法办理抵押登记。若要使用分期付款购买的房子进行抵押贷款,需要先还清贷款,并到房管部门注销抵押登记,然后才能进行再次的抵押贷款。房子抵押贷款需要满足什么条件1、借款人资格:借款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年满十八[详细]
-
股票在底部出现放量的行情,是不是要启动上涨了。这么多资金介入,上涨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很多散户对于底部放量的股票,特别的热衷,但最终从这些股票上赚到的钱,却并不多。底部放量,放多少量是好的,放多少量是不好的,怎么判断。运用主力思维,解析底部放量的奥秘究竟在哪里。1、底部为什么会放量?股票为什么会放量,[详细]
-
※ 租赁的概念1、租赁的定义:若合同一方让渡了在一定期间内控制一项或多项已识别资产的使用权利以换取对价,则该合同为租赁或包含租赁。一项合同要被分类为租赁,必须满足三要素:① 存在一定期间:不仅可以是合同直接明确的一段时间,也可以是已识别资产的使用量(如某项设备的产出量)② 存在已识别资产③ 资产供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