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是可知论吗(夜莺文化的人类精神之伊曼努尔•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拉脱维亚裔德国哲学家、作家,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1724年4月22日生于德国柯尼斯堡,1804年2月12日逝于德国柯尼斯堡。康德哲学深深影响了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康德主义等诸多哲学流派。
康德是德国思想界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也是欧洲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与集大成者。他调和了弗朗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与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被普遍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毕业于哥尼斯堡大学,1755年起在母校任教,这一时期是他思想上的“前批判期”。他埋头于自然科学研究,讲授多门学科,同时发表了许多关于自然科学的著作,如“自然通史和天体论”。1770年,康德被聘为教授,他的思想转入“后批判期”。
从1781年开始,经过9年时间,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域广泛、具有独创性的哲学著作,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三大批判”标志着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诞生,从而引发了一场西方社会近代思想史上的哲学革命。
康德的用心良苦
我们认为:
生命是宇宙物质运动的组成部分,生命为宇宙立法,人类只是生命长河的一段经历而已。“一段”意味着宇宙物质运动的整体性影响力,即时间,这是康德“自在之物”的历史根基。
生命活动是一切历史影响力之间的博弈状态,这种“博弈状态”对一切生命个性的影响力就是“自在之物”。对“自在之物”的生命感悟取决于人们的自觉意识,其最高境界是道德,只有在人类的自然法则、社会规则的带动下,人们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道德”是精神的价值取向,反映出人类精神的整体性,精神是最具概括性的自然法则、社会规则之总和,其哲学意义在于它能够满足一切生命的历史需求与社会要求。
生命历史承载着宇宙发展的点点滴滴,现实的生命形式是有限的,历史的生命活动是无限的。“有限”来自“无限”的推波助澜,表现为空间形式。这是康德先验的“存粹理性”“实践理性”之源泉。“理性”最终表现为知识结构,道德理性是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康德的自觉意识:“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心灵,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与我心中的道德律。”
《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
“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批判”是指对纯粹理性进行考察。康德为本书冠以这一名称,是为弄清人类认识的来源、范围及其界限。 本书分24个章节,对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作了研究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哲学的科学理论、直观的哲学、未完成的演绎、物理学化、宇宙论的矛盾等。(来自百度)
我们认为:人类与自然、社会之间存在着各种整体性关系(必然联系的依据),从人类个性立场出发,人类生命本身存在着与生俱来的接受知识形成理性的原始驱动力,它源自整体性关系客观发展的历史惯性,是“整体性关系”的历史结晶,我们把它概括为生命的历史客观性,其涵盖一切历史影响力,譬如,基因、血型、性格、天赋、天才。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康德认为这种原始驱动力是一切理性之历史根源(解释因果关系),是人类思考的动力,是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即纯粹理性。
然而,纯粹理性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这是《纯粹理性批判》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生命是一切自然的、社会的历史影响力(历史需求)之间的博弈体系本身(具体见夜莺文化的人生与哲学),表现为整体性关系。这种关系有客观(历史需求)、主观(现实要求)、精神(未来趋势)这三个基本层次,从整体性角度看,整体性关系对人类个性发展具有带动力,我们把它概括为现实带动性。
带动力表现为时间影响力,带动形式就是空间。由于人的客观立场不同,人们对时间的感受就不同,对空间的体会也就不同,我们把人类个性(个体)的时间感受概括为时间因素,具有特殊性。
于是,康德认为,人们通过时间与空间形式获得的感性(认识)并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人们只能通过感性认识直观材料,还必须经过思维的知性活动,即现实带动,才能产生知识。
康德的知性活动在于主观不在只是与客观相符,同时,客体也必须被纳入到主体的先验的时空直观形式以及知性范畴中,才能被人们所感知,所理解。
我们认为,所谓“知性”就是运用先验范畴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其中,先验范畴或知性范畴反映“整体性关系”的历史发展规律;个体的知性思维能力可归结为纯粹理性。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把“知性”自身规定为十二个先验范畴,即量的范畴:1单一性、2多数性、3全体性;质的范畴:4实在性、5否定性、6限制性;关系的范畴:7依存性与自存性(实体与偶性)、8原因性与从属性(原因和结果)、9协同性(主动与受动之间的交互作用);模态的范畴:10可能性与不可能性、11存有与非有、12必然性与偶然性。
知性活动只有把这12个范畴(概念)运用到直观形式所提供的感性材料中去,使这些材料具有必然联系与因果关系,才能形成具有必然性、普遍性的科学知识。
康德的科学形而上学是不可知论,他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只能达到“自在之物”这个程度,所谓“自在之物”是指超过人类认知能力之外的,又绝对不可认识的存在之物,它是现象的基础,于是,如果人们承认可以认识现象,那就必然要承认作为现象基础的自在之物的存在。
我们认为:思维与存在之间具有同一性,人类是能够不断地认识这个世界的,即可知论。人类的认识能力源于生命形式有限性与生命活动无限性之间的辩证统一,譬如,新陈代谢。
“自在之物”是人类所面临的宇宙发展大势之影响力,是一切生命发展的宇宙源动力,是生命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并不断地客观化(譬如,科技进步发现新能源所形成的生命状态),其作为存在物取决于一切生命活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整体性关系有序发展状态。
由于任何阶段性成果具有整体性,即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自在之物”将不断地转化为各种(能量)带动形式,即“自在之物”是能够被人类认识的,表现为人们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地挖掘历史,发现历史规律,开启历史尘封,获取新知识。
我们认为,“自在之物”的概念是康德精神即整体性影响力的源泉,很显然这是由“知性十二范畴”所引发的哲学思考,而“知性十二范畴”作为一种理性来自康德对“现象界”(人类意识的物质世界,人们所认识的实在界。)的实践过程。由此解释康德“实践的设准”之内在动因。
与“时间”和“空间”相同的是,“知性”也不是从自然界中得出它的规律,而是把人类生命自身的历史客观性或生命历史规律赋予自然界的结果,这就是康德的:“人为自然界立法”,这无疑体现出人类生命的自由意志。
《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
自由意志何以成为自由呢?这是《实践理性批判》要解决的问题。
《实践理性批判》是《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所谓“实践理性”,是针对实践主体的意志而言之。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些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之本质,以及它们所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
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突显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强调道德领域人的主体地位。这种主观意识与现代量子力学有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譬如,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他把这些信仰称为“实践的设准”,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
康德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能获得自由,这是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但是,一个人如果只是因为欲望行事,则没有自由可言,这是因为他由此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来自百度)
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
我们认为,既然“人为自然界立法”,那从必然性、普遍性的角度,也就是从实践或整体性角度看,这个法就应该有一个最具涵盖性的思想准则,在康德眼里,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道德史,事实上,人类的确感受到道德的约束力,这就是整体性精神的带动状态。由此理解康德“实践的设准”之外在动因。
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是将个性融入整体性关系之过程,这一过程的客观性取决于个性的历史与个性之间的现实,历史需求与现实要求的步调一致,产生整体性精神,道德的本质是整体性精神的价值取向。这个价值取向就是康德所说的道德。
人的精神应该有一个归处,那就是我们的内心。于是,精神也是一种欲望,但它是产生于并超然于肉体的欲望,即精神不单纯由肉体欲望所决定,还需要一个道德理性的牵引。
对康德而言,这是从感性开始,通过知性到理性,直至达到道德理性的过程。这就是人类作为实践主体的意识发展规律,即人们只有通过实践理性活动,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即整体性精神带动状态。
《判断力批判》(1790年)
人们如何能够感受到道德的约束力呢?这是《判断力批判》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道德作为整体性精神价值取向,在生命肉体层次上的体现就是一种强制性的生命感受,譬如,痛苦就是违背价值取向的生命状态,而疼痛与折磨必然会让人们对生命历史进行反思。显然,这也是一种自觉意识。
“自觉意识”是一颗历史的种子,需要现实的精心培育,以此面向美好的未来。 “种子”在于人们能够感受、理解、追求这种美好的状态。但有人会追问,“种子”从哪里来?
这会让我们回溯到生命的DNA、宇宙大爆炸、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但最终让人们获得整体性精神之引领,从而让人摆脱思维困境,获得精神解放。
这是宇宙物质运动之必然,表现为由历史与现实共同决定的整体性精神价值取向对生命活动的强制性的道德约束力,从而产生出人类不断地自我革命的自觉意识。
“美好”是整体性精神的带动状态,即道德约束。精神涵盖一切历史需求与现实要求,是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康德认为,通过人们的审美活动,就能使人感悟到道德的约束力。
审美让人们从各种历史领域感受到整体性精神的带动,从而产生自觉意识,即人们在审美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道德的人,意识到我有一个自由的自我。
判断力是一种自觉意识,其本质是人类自身整体性关系价值取向的精神带动状态。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美学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通过对美的分析,实现从认识到伦理,从必然到自由的过渡,从而将他的“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联系起来。
“审美是《判断力批判》的核心部分,它具有把两大批判连接在一起的功能,人们通过审美可以把科学的能力和道德素质联系起来。它告诉我们如何在审美中运用自己的认识能力,但不是运用到认识上面去,而是运用到审美上面,其目标就是道德。”(来自百度)
康德哲学的整体性影响力
“康德把哲学研究方向由本体论转向了认识论、方法论,把从开始的一味讨论隶属于形而上学的上帝说、存在论,转向了对人自身(主体与客体)的探索与穷究,从而建立了以研究人本身为核心的人类学。仅此一点,康德就堪称伟大。”(来自百度)
“在康德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可见,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来自百度)
我们认为,康德是从科学之路走向哲学高度的哲学家。科学家的经历赋予康德看待事物的广泛视角和对待事物的敏锐洞察力。因此,在缺乏科学启迪的状态下,是很难读懂康德的。
“批判”就是判断、反思、怀疑、解决困惑的过程,康德的努力意在对“形而上学”的客观化。显然,支撑康德的必然是包括自然的、生命的、社会的一切历史发展需求,同时,康德从自然科学走向哲学的人生之路诠释康德哲学的精神境界。
正是这种精神显现“康德批判哲学”的整体性本质,即“三大批判”构成整体性批判,涵盖自然、生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由此形成对整个欧洲启蒙教育体系的维护,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用理性主义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追求民主、平等、自由,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与黑暗。
这就是康德精神的哲学性。但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康德哲学也只能是所谓的科学形而上学。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座思想的巅峰,人们只能翻越它而不能绕过它,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人们对康德的理解就越发深刻,这就是康德哲学的整体性影响力。
康德名言
在生命的历史、现实、未来的整体性关系中,康德哲学精神将历史带向未来:
“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心灵,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与我心中的道德律。”
“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因为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教育之目的就在于使人成为人。”“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
“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只轻捷的鸽子分开空气自由飞翔,感觉到了空气的阻力,它或许会想象,它在真空里将飞行得更为轻快。”“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哲学无法教授,哲学永远是思想者的事业。我不是教你们哲学,而是教你们如何进行哲学思考。”“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摘自百度)
(作者单位:夜莺出书网理论部)
本文由夜莺出书网原创,欢迎关注!
-
第一步:基础排查,简单又高效1. 检查连接是否稳固- 无线鼠标:确保电池电量充足,重新安装电池试试。同时,检查无线接收器是否插紧,或尝试更换USB接口。- 有线鼠标:检查线缆是否有明显折损,尝试拔插鼠标接口,换一个USB口重启电脑看是否有所改善。2. 清理灰尘大作战灰尘是电子设备的隐形杀手。使用棉签[详细]
-
职业年金是什么?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有什么区别?退休时可以一次性领取吗?市人社局为使大家进一步了解相关政策,对关注度较高的有关职业年金的三个问题进行了回答,一起来看!01职业年金是什么?职业年金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职业年金基金由下列[详细]
-
伊曼努尔·康德,拉脱维亚裔德国哲学家、作家,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1724年4月22日生于德国柯尼斯堡,1804年2月12日逝于德国柯尼斯堡。康德哲学深深影响了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康德主义等诸多哲学流派。康德是德国思想界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也是欧洲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与集大成者[详细]
-
1. 作为维修师傅,连汽车空调不凉快都不会修,还敢说自己是汽修人。今天教你快速判断汽车空调不凉快的原因,快速修好汽车空调不凉快故障。 - 一、空调不制热。维修方法:空调不制冷,先检查空调压缩机离合器吸盘有没有转动。如果空调管道缺氟,是不能带动压缩机工作的,一般都是管道破裂或接口处泄漏。 - 二、制冷[详细]
-
银河映像制片公司成立于1996年,其核心人物,便是如今声名大噪的杜琪峰。当年他和韦家辉联手创立公司,并拉来游乃海、游达志、欧健儿等等剧本高手和制作精英,拍出了许多经典电影。非常喜欢的警匪、枪战类型电影:《暗战》、《枪火》、《放逐》、《PTU》都是出自银河映像。机动部队 PTU (2003)导演: 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