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坛回顾·人物·潘天寿的生平简介
潘天寿(1897—1971)
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早年自署懒道人、心阿兰若主持,晚年自署东越颐者、颐翁、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县冠庄村人。
1915年至1920年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1923年至上海,先后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1928年定居杭州,任西湖艺术院教授,翌年赴日本考察美术教育。
1944年至1947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1949年后,历任中国美协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
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
1963年作为中国书法家代表团成员访问日本。
国画作品《露气》《雨后千山铁铸成》《记写雁荡山花》均藏于中国美术馆;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潘天寿 行草条幅 桑麻鸡犬知如旧,一路红深魏晋花。
重要艺术观点
吾国书法中有一笔书,史载创于王献之。其说有二:一、狂草一笔连续而下,隔行不断;二、运笔不连续,而笔笔气势相连续。如龙蛇飞舞,隔行贯注。
实则书家作书,笔画稍多时,字间行间,每须停顿,笔头中所沁藏之墨尽,写之即成枯竭,必须向砚中蘸墨。前行与后行一笔相连,极难自然,以美观之,亦无意义,以此推论,以第二说为是。
绘画中亦有一笔画,史载创于陆探微,其法亦有二,大体与书法相同,以理推之,亦以第二说为是。
吾国文字与绘画之组成,以线为主,线以骨气为质,由一笔至千万笔,必须一气呵成,隔行不断,密密疏疏,相就相让,相辅相成,如行云之飘渺于天空,流水之流行于大地,一任自然,即以气行也。气之氤氲于天地,气之氤氲于笔墨,一也,故知画者必知书。
——潘天寿画谈随笔
潘天寿 临黄道周《榕坛问业》(局部)
美术界对潘天寿的认知有艺术史的广度。在他们看来,潘天寿的作品充分发挥了以线为主的中国画表现特点,造型概括简约,风骨雄健、刚直、凝练。潘天寿用浓墨作泼墨法,加上使用焦墨,画面显得苍茫厚重,枯湿浓淡中有着丰富的神韵。潘天寿澎湃的艺术激情,让他的画笔在内,思绪在外,着力于雄奇壮观、辽阔遒劲的意境,笔墨灵动,神采飞扬。这得益于潘天寿用墨的创新。潘天寿笔墨粗放野逸,焦、浓、泼、积之墨交替使用,画作婀娜华滋,淋漓丰润,意境悠远。
潘天寿 国画 松荫夜话
潘天寿书法筑基于黄道周、张瑞图、二爨,率为险峭劲厉一路。这与他崇尚阳刚、金石气的审美倾向是颇为一致的。但与一般取法黄道周、张瑞图者注重书法本身的‘取向’和完整有序的‘陈述’不同,潘天寿是完全站在绘画的空间、视觉立场来间离地把握和取法对象……潘天寿的书法与他的绘画在审美风格上取得了惊人的协调和一致。它体现出与传统书法审美观念完全不同的现代绘画视觉空间立场和现代美学意义上的崇高、壮美。
——姜寿田
潘天寿 行书懒将会心联
潘天寿 临吉金文字
潘天寿 篆书条幅 门无客至惟风月,山外人归带夕阳。
-
曾经的我,一人独自在陌生的城市工作,好在是双休,躲在自己的出租屋里,看书学习打游戏,好不安逸,唯一的遗憾就是吃不好,小区门口的小饭馆都吃遍了,始终不尽人意,人在异乡,饮食和口味适应,还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时间一长,我就萌生了在家自己下厨房做饭的想法;简单采购了锅碗瓢盆之后,就开始去图书馆购买了几本[详细]
-
1、韭菜又叫起阳草,味道非常鲜美,还有独特的香味。2、 今天就来分享一下“韭菜盒子”做法,喜欢的朋友可以先收藏,有空自己试一下。3、下面开始介绍所需要的食材:韭菜、面粉、粉丝、鸡蛋、食盐、水淀粉、老抽、白醋、味精、蚝油4、韭菜放入盆中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放到流水底下彻底冲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大盆中放[详细]
-
铜钱草除了可以土培,还可以水养,它的生长速度相当快,水培时只需用一根铜钱草就能长出一整盆。不过用来水培的铜钱草一定要是健康无病的。下面详细介绍一下铜钱根茎的水培过程。1.插穗挑选铜钱草水培时生长速度很快,可以在母株里选择一根长势良好的根茎,单独剪出来,不用担心一根会水培不成功,只要适应了新环境,很快[详细]
-
孩子的成长发育往往是我们作为家长最为关心的事,但是现在许多孩子都十分的挑食,导致他们的营养跟不上,这可让我们作为家长的操碎了心,但是大家别担心,最近小编发现了一道菜品,十分的适合孩子吃,还特别 的有营养。海带和“它”是绝配,不腥不腻补钙好吸收,牛奶大骨头都要靠边站。“它”是什么呢?它就是排骨。排骨的[详细]
-
括括 kuò(guā):左右结构,左收右展。左部“扌”旁斜势抗肩,左伸右收,不要写宽。横画露锋起笔,大扛肩,勿长;竖钩起笔稍重,向下略左斜,从短横右部穿过,中间略细,略弯,劲挺有力,到位后跪笔弹锋出钩,钩不可大;提笔起笔左探,切笔后向右上方提笔出锋,过竖笔即止。右部“舌”字不要写宽,平稳端庄。平撇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