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生平 与《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著名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以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素材,艺术结构宏伟庞大,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形象,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伟大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小说创作跨进了一个新阶段。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在民间长期流传的三国故事,以及相关传说、讲唱、戏剧和话本等的基础上,大量吸收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中的材料,然后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才写就了这部不朽的名作。
罗贯中画像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名本,一说名贯,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人,或庐陵人。他的生平史传中未见记载,仅有的关于他的资料,也残缺不全。其中贾仲名的《录鬼簿续编》较为可信:“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录鬼簿续编》为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所作,贾仲名说至正甲辰(1364年),见过罗贯中,又是忘年交,从这里推测罗贯中大致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动乱年代,大约是1330年至1400年之间。明王圻的《稗史汇编》中说:“如宗秀,罗贯中,国初葛可久,皆有志图王者。”据他说,罗还曾经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幕府。由这些点滴的片段资料及其作品中推崇圣君贤相的作法和所反映出来的丰富斗争经验来看,可以推想罗贯中不是个普普通通的封建文士,而是个有政治抱负,并有一定的军事、政治斗争经验的人。罗贯中的创作是多方面的,他写过戏曲和乐府隐语,现存的戏曲作品有《赵大楹龙虎风云会》,另有《忠正孝子连环谏》和《三平章死哭蜚虎子》二篇。他也能作曲写词,不过其主要作品是小说。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现存的以罗贯中署名的小说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等、但这些作品经人多次修改早已面目全非。据说他还是《水浒传》的撰写者之一。
罗贯中雕像
罗贯中十分了解老百姓苦难深重的生活处境,他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大动乱,深入社会下层,亲眼目睹了当时的现实斗争。所以《三国演义》中对社会分裂动荡状况的描写,对董卓等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的揭露和批判。对无辜人民一次次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景的摹画,都是源于现实创作。同时,他又是个有抱负的“有志图王者”,所以非常渴望仁君、贤相、英才,对清明的政治十分向往。因而他在《三国演义》中、推崇“忠”、“义”、主张用王道、仁政治理天下。可惜今人对罗贯中生平知之甚少,甚至连一些基本问题,诸如其生年、卒年、籍贯、等等。人们的说法也多种多样,我们只能根据一些零星的材料,找寻他的思想脉络。《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其成书过程十分特殊。它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的题材是:一是史籍,一是民间传说、讲史话本和戏曲。而后者是最主要的。关于三国人物的一些奇闻铁事早在晋代和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南朝宋人裴松之为晋朝陈寿的《三国志》作注,其中便收集了许多有关的故事。隋炀帝时,还有人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编成傀儡戏,作水上杂戏表演。如记载在《大业拾遗录》中的、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节目。三国故事到了唐代已成了说书艺人的重要素材、而且极其生动。刘知几在《史通·采撰》中说三国故事“得之于行路,传之众口”、李商隐在《骄儿诗》中写道:“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三国故事的话本,保存下来的有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年)新安虞氏刊印的带有图像的《全图三国志平话》。全书分成上、中、下三卷。上图下文,长达八万字,这或许是说书艺人的脚本,或是个提纲,可见三国故事在当时已在讲说了。开头是刘备赏春、司马仲相阴间断狱的事,正文从桃园结义开始,以诸葛亮病死结束。它的情节不拘泥于史实。而是根据民间作家的朴素想象面进行大胆虚构,如说张飞怒鞭督邮后又分户六段;刘、关、张同往太行山落草;曹操劝汉献帝让位于曹丕;张飞喝断当阳桥,吓得曹兵倒退三十里,等等,都带有浓重的民间传说色彩。叙写虽说简略,却也大体上有三国故事的框架,且小有规模,想象力丰富,情节活泼生动。不仅具有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而且富于人物鲜明的个性。如刘、关、张等人都富有草莽英雄气息。其中张飞的形象最为活跃、最有生气,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表现得十分突出。据考证,元代如这类“说三分”的话本可能还不只一种。
《三国演义》的演变成书过程中,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其一、它形成于长期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封建文人、或口头,或书面,各种政治艺术观点和创作意图相互交错,集中提炼了不同时代的历史内容。其二,它是一部历史小说。虽然要依据三的人物和战争来创作,但作者可以进行艺术加工,根据自己的世界观决定取舍。所以《三国演义》不是简单地叙述三国人物和故事,而是一部经过艺术再加工的文学作品,它对于当时的生活面貌和丑恶的阴暗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1522年刊印的嘉靖本是罗贾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的版本,新预本在嘉靖本之后不断出现。对原来的分卷数、回目和引用诗词有所改动。明末,《李卓吾批评三国志》把二百四十节合并成一百二十回。清代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依照《金圣叹话水游传》的先例,对全书的回目、情节和文字作了一次全面的加工调整,并且添上评语。于是毛宗岗本便成了清代以后最通行的木子。
劳动人民在封建时代,为了谋生和自卫需要相互团结救助,来对抗共同的压迫者和剥削者,于是刘、关、张之间那种朋友而又兄弟。兄弟而又君臣”的平等关系很容易就成为他们所向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仿效他们“结义”的方式,服务于自己所进行的斗争。黄人在《小说小话》中有这样的话:“张献忠、李自成及近世洪秀全等初起,众皆乌合,毫无纪律,其后攻城掠地。伏险设防、渐有机智、闻其智以《三国演义》中战案为玉帐唯一之秘本。”由此可见,在,明清两代的农民起义中,《三国演义》起着一种军事教科书的作用。《三国演义》中封建思想和现实主义的描写交织在一起,因此出现了一种有趣的情形;统治阶级发现了书中的“正统”思想和“忠义”观念,有利于其政治统治。皇太极早在1639年就命大学士出海用满文翻译《三国演义》、《孟子》和《通鉴》。清王朝入关后,一些不识汉字的文臣武将,也把这本书当做识字的教材。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对于文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更不可低估。它是“记述派”的代表作(与此相对为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描写派”)。这表明《三国演义》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成功之作。它深远的艺术影响表现在;它和《水浒传》一起,成为我国最早出现的、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相当成熟的长篇章回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结束了文坛上长篇小说创作只作为说书人底本的时代。《三国演义》同时也为创作历史小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这类小说作品自明以来大量涌现,从《开辟演义》到《清宫演义》,中国各个历史时代在小说中都得到呈现,不过大多数历史小说都不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成就。另外,众多文人和民间艺人也将《三国演义》中许多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用作艺术再创作的题材。由他们写成的地方戏曲和各式各样的曲艺作品,搬上舞台演唱于闻巷集镇,流传下来,至今仍受群众喜爱。
-
曾经的我,一人独自在陌生的城市工作,好在是双休,躲在自己的出租屋里,看书学习打游戏,好不安逸,唯一的遗憾就是吃不好,小区门口的小饭馆都吃遍了,始终不尽人意,人在异乡,饮食和口味适应,还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时间一长,我就萌生了在家自己下厨房做饭的想法;简单采购了锅碗瓢盆之后,就开始去图书馆购买了几本[详细]
-
1、韭菜又叫起阳草,味道非常鲜美,还有独特的香味。2、 今天就来分享一下“韭菜盒子”做法,喜欢的朋友可以先收藏,有空自己试一下。3、下面开始介绍所需要的食材:韭菜、面粉、粉丝、鸡蛋、食盐、水淀粉、老抽、白醋、味精、蚝油4、韭菜放入盆中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放到流水底下彻底冲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大盆中放[详细]
-
铜钱草除了可以土培,还可以水养,它的生长速度相当快,水培时只需用一根铜钱草就能长出一整盆。不过用来水培的铜钱草一定要是健康无病的。下面详细介绍一下铜钱根茎的水培过程。1.插穗挑选铜钱草水培时生长速度很快,可以在母株里选择一根长势良好的根茎,单独剪出来,不用担心一根会水培不成功,只要适应了新环境,很快[详细]
-
孩子的成长发育往往是我们作为家长最为关心的事,但是现在许多孩子都十分的挑食,导致他们的营养跟不上,这可让我们作为家长的操碎了心,但是大家别担心,最近小编发现了一道菜品,十分的适合孩子吃,还特别 的有营养。海带和“它”是绝配,不腥不腻补钙好吸收,牛奶大骨头都要靠边站。“它”是什么呢?它就是排骨。排骨的[详细]
-
括括 kuò(guā):左右结构,左收右展。左部“扌”旁斜势抗肩,左伸右收,不要写宽。横画露锋起笔,大扛肩,勿长;竖钩起笔稍重,向下略左斜,从短横右部穿过,中间略细,略弯,劲挺有力,到位后跪笔弹锋出钩,钩不可大;提笔起笔左探,切笔后向右上方提笔出锋,过竖笔即止。右部“舌”字不要写宽,平稳端庄。平撇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