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知行合一的一代名相:张九龄生平简介
张九龄 广东韶关人(678-740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代表作感遇十二首(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大唐是诗人辈出的时代,也是名相闪耀的时代,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名相有姚崇、宋璟、房玄龄、杜如晦、狄仁杰、张柬之,在这璀璨的星河里张九龄也算是耀眼的一颗。
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少聪慧能文,弱冠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
一、打通古代京广线
开元四年(716年),在辞官归乡途中,途经韶关和大余交界的大庾岭时,发现这里山路年久失修,车不能行,上下岭靠肩挑背驮,十分不便,经常造成人畜伤亡,于是张九龄就给唐玄宗上了一份奏折,要求修路。
张九龄身先士卒,披荆斩棘,攀登危岩,不辞劳苦。看到工人用凿子和铁钎一点点敲凿,进度很慢,张九龄就教他们用“火攻泼冷水”之法,由于热胀冷缩巨石容易爆裂破碎,加快了施工进度 。历时一年多,大庾岭驿道终于贯通,这条道宽近17米,全长十几公里,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
二、一个包袱搅乱一场宴会
修完路,唐开元六年(718)返回京城,宰相张说重其文才,称为“后出词人之冠”,但是他并不迎合宰相和皇帝,仍然直言劝谏。有一次皇帝过生日,大家都在饮酒做乐,争向玄宗敬献各类名贵礼品。轮到张九龄,他把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包袱敬献给皇帝,皇帝让人打开一看,原来是张九龄自己写的五本书。原来张九龄看到皇帝怠于政事,贪图安逸,垂怜美色梨园,于是埋首数月,撰写了《千秋金鉴录》,把它作为生日礼物进献给皇帝。玄宗皇帝读了很受警醒 ,赐给张九龄一批珍贵图书,以示嘉奖。
三、以农为本,重视农桑
开元十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及张说罢相,因受权力斗争风波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开元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开元二十一年,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他注重发展农业,起草的诏令里明确把重农桑放在首位。并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在中原推广南方的水稻种植技术,甚至亲自兼任河南开稻田使。由于这些措施,唐王朝在开元末和天宝初,国家财力到达开国以来的高峰,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一石米价值不到两百文,布匹价格也低廉,海内安富。
四、深谋远虑目光远大
张九龄对于朔方节度使权力过大忧心忡忡,多次建议玄宗皇帝进行削权,并建议早日杀掉安禄山,他见过安禄山一面,并对侍中裴光庭说:“将来祸乱幽州的人,一定是这个胡雏儿”,并建议玄宗皇帝“安禄山狼子野心,貌有反相,应即刻斩杀,以绝后患”,玄宗最终没有同意。
后来安禄山果然造反,玄宗在出逃途中想起张九龄的劝告不禁悔恨得潸然泪下,此时张九龄已经逝去15年。后来玄宗皇帝还派人专门到韶关张九龄墓前祭奠,并厚礼抚慰其家属。
唐朝的宰相中,张九龄是道分水岭,自他之后的奸相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再也没有敢直言犯谏,大唐就在安史之乱后大厦将倾,并在藩镇割据中终于亡于朱温手中。
-
曾经的我,一人独自在陌生的城市工作,好在是双休,躲在自己的出租屋里,看书学习打游戏,好不安逸,唯一的遗憾就是吃不好,小区门口的小饭馆都吃遍了,始终不尽人意,人在异乡,饮食和口味适应,还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时间一长,我就萌生了在家自己下厨房做饭的想法;简单采购了锅碗瓢盆之后,就开始去图书馆购买了几本[详细]
-
1、韭菜又叫起阳草,味道非常鲜美,还有独特的香味。2、 今天就来分享一下“韭菜盒子”做法,喜欢的朋友可以先收藏,有空自己试一下。3、下面开始介绍所需要的食材:韭菜、面粉、粉丝、鸡蛋、食盐、水淀粉、老抽、白醋、味精、蚝油4、韭菜放入盆中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放到流水底下彻底冲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大盆中放[详细]
-
铜钱草除了可以土培,还可以水养,它的生长速度相当快,水培时只需用一根铜钱草就能长出一整盆。不过用来水培的铜钱草一定要是健康无病的。下面详细介绍一下铜钱根茎的水培过程。1.插穗挑选铜钱草水培时生长速度很快,可以在母株里选择一根长势良好的根茎,单独剪出来,不用担心一根会水培不成功,只要适应了新环境,很快[详细]
-
孩子的成长发育往往是我们作为家长最为关心的事,但是现在许多孩子都十分的挑食,导致他们的营养跟不上,这可让我们作为家长的操碎了心,但是大家别担心,最近小编发现了一道菜品,十分的适合孩子吃,还特别 的有营养。海带和“它”是绝配,不腥不腻补钙好吸收,牛奶大骨头都要靠边站。“它”是什么呢?它就是排骨。排骨的[详细]
-
括括 kuò(guā):左右结构,左收右展。左部“扌”旁斜势抗肩,左伸右收,不要写宽。横画露锋起笔,大扛肩,勿长;竖钩起笔稍重,向下略左斜,从短横右部穿过,中间略细,略弯,劲挺有力,到位后跪笔弹锋出钩,钩不可大;提笔起笔左探,切笔后向右上方提笔出锋,过竖笔即止。右部“舌”字不要写宽,平稳端庄。平撇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