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安徽的大文豪吴敬梓生平简介
胡适在《吴敬梓传》说:"安徽的第一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櫆,也不是姚鼐,是全椒的吴敬梓。"


吴敬梓一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他真切感知到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的现状。他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不愿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不仅如此,这部作品也帮助他确立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那么,这位杰出的清代作家,其一生又是被赋予了怎样的艰难与不朽?
公元1710(即康熙四十年),吴敬梓出生在“科第仕宦多显者”的一个官僚家庭。
吴敬梓家族世代为地方世族,“家声科第从来美”。其远祖在明代永乐年间被封为骁骑尉,受邑江苏六合。高祖吴沛,为人耿介正直,宁肯贫居度日,不愿攀附权贵,时宁国太守关骥以书召进,他谢而不往。吴沛博学多才,能文善诗,工书法。
公元1723(即雍正元年),13岁的吴敬梓不幸丧母,次年随父至赣榆任所。
“其父坦荡·耳濡目染”
吴敬梓少时有文名,他“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他学习认真刻苦,头脑又聪颖,很快就打好了学识的功底。加之他出生于官宦人家,沾染些“家本膏华,性耽挥霍”的习气,从而养成一种放荡豁达的态度,胸襟开阔, 睨尘俗,令人感到他是一个才识过人的才子。
吴敬梓其父(吴霖起)到任赣榆县之初,见到教舍凋零倒塌之状,果断捐献俸钱,继后变卖祖产肥田三千亩,及在五河、天长、含山、和州等地的祖传当铺、布庄、银楼等,修建因1668年在大地震中毁坏殆尽的文庙、尊经阁。并且新建了“敬一亭”。
吴敬梓亲眼目睹了其父的贡献,为他深感骄傲。然而同时目睹了其父因不善于巴结上司,终被罢官回乡的不公待遇,使他对官场的腐败有了切身的体会。在父亲的直接监护下,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和培养,奠定了他深厚的文学基础。


“过早成婚·百磨其志”
公元1726(即雍正四年)16岁的吴敬梓与陶氏成婚,这也使得他与全椒望族金氏门第的关系更密切了。两年后,他回乡帮助料理岳父丧事。
公元1730(即雍正八年)20岁时,去滁州为姐夫金绍曾病故奔丧。过早丧母的吴敬梓很小就面对严酷的世事,对于他,虽然是冷酷了一点,但却磨炼其不凡的意志。
正因为有了这十年的种种经历,才使他最终与官场决裂。过早的婚姻没有能像第二次与叶氏婚姻那样,完全摆脱了父母包办,婚姻之言的封建传统的模式,而带给吴敬梓一个全新的自主婚姻。
“众亲分家·孤立无援”
公元1722年(即康熙六十一年)吴敬梓中秀才,其父吴霖起因病辞官,他陪送父亲从赣榆返回故里,但吴霖起终于一病不起。从此吴敬梓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先是族人们倚仗人多势众,提出了分家的要求,“兄弟参商,宗族诟谇”。
在一场争夺遗产的内战中,孤立无援的吴敬梓终以失败告终,留给他的资财寥寥无几。分家之后,吴敬梓的病弱的妻子陶氏也因不甘忍受族人的欺凌,饮恨而死。他对人生、社会的看法也由此发生了变化。
吴霖起留下了二万多两银钱的巨额遗产,可是敬梓“素不习治生,性富豪上”“倾酒歌呼,穷日夜”,“生性豁达,急朋友之急”,族人之间有“夺产之变”,“兄弟参商,宗族诟谇”,视之为败家子,“乡里传为子弟戒”。
“生活窘迫·以书易米”
公元1733年(即雍正十一年),他与续弦叶氏迁来南京,移家金陵秦淮水亭,住在秦淮河畔的白板桥西,家境已困,从此,吴敬梓在南京定居下来。
“枭鸟东徒,浑未解于更鸣”!33岁、不名一文的吴敬梓移家南京时,他在族人眼中已是“传为子弟戒”的“败家子”。到了“白门三日雨,灶冷囊无钱”的地步,他仍拒不参加傅学鸿词科考试,仍好交友,“四方文酒之士,推为盟主”。当“长老苦口讥喃喃”干涉他的自由时,他“叉手谢长老,两眉如戟声如虎”。他的“痴憨”、“颠憨”、“隐括”终一生而不变,与小晏何其相似!
公元1736年(即乾隆元年),安徽巡抚赵国麟、江宁巡导唐时琳,和学台郑江力荐他前去参加博学鸿词科廷试,他因消渴加剧拒绝,堂兄吴檠、友人程廷祚则落选而归。晚年生活困顿,要靠卖文和朋友接济度日,“囊无一钱守,腹作千雷鸣”,以至以书易米。
吴敬梓在真州曾投靠革职回乡的官绅杨凯,由于生活困窘,他有《雨》诗曰:“明晨衔泥问杨子,妻儿待米何时还”,表示希望杨凯资助其生活。


“穷困潦倒·名作即成”
公元1743年(即乾隆八年),33岁、不名一文的吴敬梓移家南京时,他在族人眼中已是“传为子弟戒”的“败家子”。
当他到了“白门三日雨,灶冷囊无钱”的地步,他仍拒不参加傅学鸿词科考试,仍好交友,“四方文酒之士,推为盟主”。当“长老苦口讥喃喃”干涉他的自由时,他“叉手谢长老,两眉如戟声如虎”。他的“痴憨”、“颠憨”、“隐括”终一生而不变,与小晏何其相似!
而吴敬梓所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正成书于该阶段(即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公元1803年(即嘉庆八年)。
“一代才子·醉酒辞世”
公元1754年(即乾隆十九年),54岁的吴敬梓,到江苏扬州访友痛饮,微醉之中,反复朗诵唐人张祜的《纵游淮南》一诗,主要是去投靠两淮盐运使卢见曾。
十月二十八日,他与自北京南下的王又曾在舟中痛饮销寒。归来之后,酒酣耳热,痰涌气促,救治不及,顷刻辞世。
时为一月十一日。当时守在床边的只有幼子吴鏊。生前好友金兆燕和王又曾协助料理丧事, 其时,吴敬梓一贫如洗,“可怜犹剩典衣钱”,卢见曾替他购棺装殓,遗柩得以归葬金陵清凉山下。
-
巧克力酱是一款美味甜品,主要原料有可可粉、牛奶等,既可以作为一种甜品食用也可以作为面包等调味酱来使用。一款巧克力酱的用途非常广泛,许多巧克力面包面团、甜品、蛋糕抹面、慕斯淋面、甜品装饰、吐司抹酱等等,都会用到他。做法也很简单。原料:可可粉、牛奶75ml、白糖。首先,把牛奶倒入锅里,煮沸时放入两大勺可[详细]
-
很多人在买电脑时,面对计算机的性能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是选择i5还是i7? 酷睿i5处理器是英特尔的一款产品,同样建基于intel nehalem微架构。与core i7支持三通道存储器不同,core i5只会集成双通道DDR3存储器控制器。另外,core i5会集成一些北桥的功能,将集成Pci-e[详细]
-
说起蒜苗做的美食,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菜肴就是四川的“回锅肉”,蒜苗浓烈的香味完美地遮盖了猪肉油腻的缺点。因为冬季土壤含水量低的原因,使得蒜苗的香味达到最高,另外因为这个时候蒜苗刚出苗不久,所以吃起来也很嫩。今天小帅就分享几道用蒜苗做的家常菜,干饭人别错过了。《蒜苗回锅肉》食材:猪臀肉,青蒜苗,豆瓣酱[详细]
-
在家就可以做的哈根达斯,比外面买的还好吃。无需冰淇淋机,只要有冰箱就可以。奶香味浓郁无冰渣,加入蔓越莓也太赞。食材:可生食鸡蛋4个淡奶油200克炼乳120克细砂糖30克蔓越莓干适量做法:1准备好所需材料;2做蛋糕一样把蛋白和蛋黄分离,容器保持无油无水;3糖分三次加入打发到这种硬性发泡后备用;4淡奶油[详细]
-
土豆作为一种优质的食材,是我们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可炖,可炒,可凉拌,各式各样的做法,无论怎么做都好吃。土豆含有大量淀粉和各种营养物质,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很多地方都把它当成主粮来食用。土豆一年四季都热销,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