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载,马寅初生平简介

马寅初(1882~1982),字元善,汉族,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曾担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新中国建立后曾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他一生专着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
生平简历
1882年6月24日,生于浙江嵊县浦口镇。
1898年,马寅初到上海读中学。
1901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选学矿冶专业。同年与张团妹结婚。
1906年,赴美国留学。
1910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15年,马寅初回国,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当职员。
1916年,任国立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
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
1921年,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马寅初任上海商科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第一任教务主任,曾兼任中国银行总司券(总发行人)等职。
1923至1925年,在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任教,教授银行货币和国外汇兑。
1927年,到浙江财务学校任教并任浙江省省府委员。
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
1929年后,出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陆军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1932年至1936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大学商学院任院长兼教授,着重研究中国战时经济问题。
1946年9月,到上海私立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任教。
1948年,当选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并先后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51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1960年1月4日,因发表《新人口论》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居家赋闲。
1979年4月19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大学党委召开会议,为其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1979年7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题为《党组织为马寅初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1979年9月,平反后担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并增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1年2月27日,当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顾问。
1981年3月29日,当选为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
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因病逝世。
1993年8月,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
主要着作有:
《通货新论》(1944)、《战时经济论文集》(1945)、《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1958)、《中国国外汇兑》(1925)、《中国银行论》(1929)、《中国关税问题》(1930)、《资本主义发展史》(1934)、《中国经济改造》(1935)、《经济学概论》(1943)、《新人口论(重版)》(1979)、《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上、下)》(1981)等。
早在50年代初,他就注意并开始研究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实际问题。在着名的《新人口论》中,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认为1953~1957年,中国人口很可能已超过1953年人口普查得出的年增殖率为20‰的结果。如果按1953年统计的20‰的增殖率估算,“三十年后同实际的人口数字一比,就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并分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
①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矛盾。他认为,因为中国人口多,消费大,所以积累少,只有把人口控制起来,使消费比例降低,才能多积累资金;
②搞社会主义,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多搞大工业,搞农业电气化、机械化,然而,为安排好多人就业,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农业搞低效率劳动,实际上是拖住了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
③和工业原料的矛盾。大办轻工业可以有效地积累资金,但是轻工业原料大多数来自农业。由于人口多、粮食紧张,就腾不出多少地种诸如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同时,也由于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就不能进口很多的重工业成套设备,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
④全国人均不到3亩地,大面积垦荒短期内又做不到,“就粮食而论,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他尖锐地指出,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不然的话,日后的问题益形棘手,愈难解决。政府对人口若再不设法控制,难免农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与不满。他提出了定期举行人口普查,把人口增长纳入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家庭成员
会稽马氏原为书香门第,世代耕读。因明朝灭亡,女真入关,乃承父训“守耕耘,三世不应举”。自马寅初的太高祖马元杰开始,以酿酒转入商业,家族从事酿酒业的历史自马元杰到马寅初的侄辈共历七世。
太高祖:马元杰(1719年-1782年),字国英,号圣宗,清超初年绍兴吴融人,原本务农,后成为酿酒业商人,致富后乐善好施,常为乡民排解困难及纷争。
高祖:马子明(1757年-1831年),字辉庭,乾隆朝的国子监生,也是乾嘉时绍兴的巨富,为酿酒业大商人。
曾祖:马大荣(1793年-1860年),字文燮,号理堂,又号炳煌,从九品出身,国子监生。酿酒业大商人、巨富。道光时,翰林院编修、御史、徽州府知府马步蟾(马一浮的曾伯祖)钦命巡视西城,举马大荣,马大荣获敕封“修职郎”。
父:马庆常(1851年-1909年),字棣生。同治五年,随兄马庆辰(字赓良,马大荣的长孙)到嵊州创办“马树记”酒坊。
妻:张团妹。1901年在嵊州与马寅初结婚。育有一子三女,其中儿子夭折。
妾:王仲贞,1904年生,浙江省新昌县人。1917年在嵊县与马寅初结婚。小学毕业的王仲贞比马寅初小22岁,结婚时年仅13岁(中国自古盛行早婚,女子十三岁结婚在清末民初是正常现象),育有二子二女。
长子:姓名不详,1903年夭折,不满周岁。
次子:马本寅,马寅初次小的孩子。
三子:马本初,马寅初最小的孩子。1945年,不到19岁的马本初自重庆大学机械系应召入伍,为驻前沿部队的美军陆空联络小组担任翻译。抗战胜利后,马本初返校学习,1948年毕业后获得两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他遵从父命留在杭州。文革中,因曾加入国军而被反复审查。
长女:马仰班,1953年逝世。
二女:马仰曹,后赴英国。
二女婿:是中华民国驻英国的代表,1949年后留在英国。
三女:马仰惠,1918年生。1945年与徐汤莘在重庆结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在北京生活,后来长期担任马寅初的生活秘书。
三女婿:徐汤莘
四女:马仰兰,在联合国总部工作,定居美国。
五女:马仰峰,在上海生活。
-
很多人在买电脑时,面对计算机的性能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是选择i5还是i7? 酷睿i5处理器是英特尔的一款产品,同样建基于intel nehalem微架构。与core i7支持三通道存储器不同,core i5只会集成双通道DDR3存储器控制器。另外,core i5会集成一些北桥的功能,将集成Pci-e[详细]
-
说起蒜苗做的美食,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菜肴就是四川的“回锅肉”,蒜苗浓烈的香味完美地遮盖了猪肉油腻的缺点。因为冬季土壤含水量低的原因,使得蒜苗的香味达到最高,另外因为这个时候蒜苗刚出苗不久,所以吃起来也很嫩。今天小帅就分享几道用蒜苗做的家常菜,干饭人别错过了。《蒜苗回锅肉》食材:猪臀肉,青蒜苗,豆瓣酱[详细]
-
在家就可以做的哈根达斯,比外面买的还好吃。无需冰淇淋机,只要有冰箱就可以。奶香味浓郁无冰渣,加入蔓越莓也太赞。食材:可生食鸡蛋4个淡奶油200克炼乳120克细砂糖30克蔓越莓干适量做法:1准备好所需材料;2做蛋糕一样把蛋白和蛋黄分离,容器保持无油无水;3糖分三次加入打发到这种硬性发泡后备用;4淡奶油[详细]
-
土豆作为一种优质的食材,是我们百姓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可炖,可炒,可凉拌,各式各样的做法,无论怎么做都好吃。土豆含有大量淀粉和各种营养物质,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很多地方都把它当成主粮来食用。土豆一年四季都热销,因[详细]
-
高筋面粉、低筋面粉,那么低筋、中筋、高筋面粉有什么不同,和普通面粉又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来给大家科普一下~面粉按其中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可以分为高筋粉High Gluten Flour、中筋粉Middle Gluten Flour、低筋粉Low Gluten Flour高筋粉颜色较深,本身较有活性且光滑[详细]